技术部
业务部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首页 > 新闻消息 > 行业信息 > “生态浮岛技术”为人们提升一点幸福

“生态浮岛技术”为人们提升一点幸福

2012/10/31 | 作者: | 查看: | 评论: 0 | 来源: 云南经济日报

     

    “一个地方如果连饮用水安全都不能保障,那怎么谈得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社会的安定和谐。为此,提高老百姓的幸福指数要从饮用水安全抓起,加大水源地保护力度,全力打造山清地绿、空气清新、水秀民富等对外开放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生态环境,力求成为新一轮和谐跨越发展的最大赢家。”这是弥勒县历经科学发展观洗礼之后获得的理悟。 

    县委、县政府把水源保护作为实施“工业强县、品牌立县、旅游活县”三大战略的资本支撑点来抓,积极净化以水资源为重点的生态环境,结合实际编制了《弥勒县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制定《甸溪河管理办法》(试行)、《生态园保护办法》(试行),积极实施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工程建设,对湖泉生态园水质、雨补水库、太平水库、洗洒水库、甸溪河水环境质量等进行重点监测,共获得有效数据189个。对饮用水源地周围和甸溪河、南盘江等重点流域周围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以及环境污染严重存在环境安全隐患的新建项目坚决不批,严禁在饮用水源保护区内新建影响水源安全的建设项目,坚决取缔和关闭对水源点有威胁的污染源。先后取缔土法炼焦、炼锌、炼油等生产线400余条(塘),炸填封小煤窑1200多口,确保饮用水源地水质不低于地表水环境质量Ⅲ类标准。 

    认真吸取阳宗海砷污染事件教训,积极对占全县蓄水量90%的太平、雨补、洗洒三座中型水库进行水污染整治,确保污染率不断降低。并将水库污染治理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强化水库水质污染的管理及治理力度,明令禁止向水库投放各种化肥、有机肥等饲料养鱼,实行自然清水养殖,库区内养鱼养殖密度必须由县水产养殖部门把关,使“三座水库”的水质得到明显的恢复和改善。雨补水库水质经检测保持二类。太平水库清除网箱养鱼,水质恢复到三类。洗洒水库管理处采取不准游泳,不准钓鱼,不准放牧“三不准”的措施进行防污治污,并发动干部职工在水库周围植树造林2000多亩,有效的涵养了水源,净化空气,使每年提供的500万方城市生活用水,1600万方生态用水,1300万方农灌用水不受污染,创下连续16年保持二类水质的纪录。 

    加大环境违法行为打击力度,对偷排、直排、超标排污的环境违法行为进行重拳打击,先后出动执法人员1600余人次,检查企业952家次,查处78起环境违法行为,对16家企业下达了《限期整改通知》,对52家企业下达了《环境违法行为改正通知》,对9家企业下达了《停产通知书》。坚持生态环保、民生至上的原则,不管项目能够提供多少GDP和税收,只要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项目一律不得引进上马,全县完成环境影响评价并下达行政许可项目187个。 

    在省、州的支持下投资10713万元建成配套管网长63.872公里,日处理污水2.5万吨的污水处理厂一座。截止2012年6月30日,累计处理城市污水84903555立方米,最大日处理量11747立方米,脱泥698.7吨。目前,污水处理运行稳定,MLSS浓度为4000-4500mg/L,出水水质良好,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一级B标排放标准,一举改写了城市生活污水直接排入甸溪河的历史,充分保证了甸溪河下游群众生活生产用水安全,为推进云南重要旅游城市建设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投资3768.87万元建成近期(2010年)服务人口17万人,远期(2025年)服务人口31.5万人,填埋场库容159.48万立方米(采用美国Gse防渗膜隔离防污),服务年限17年,工程建设规模按平均220吨/日设计,建设包括垃圾收运系统、垃圾填埋处理场及场外附属工程等为载体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场,并建起容量为1.5万立方米渗沥液池,采取袋装垃圾定时定点收集——压缩运输——卫生填埋等无公害的工艺进行垃圾处理,一改过去垃圾填埋场库无防渗膜,垃圾处理达不到环保要求的状况。目前,该垃圾填埋处理场日收集处理垃圾130多吨,填埋作业和渗沥液管理运行情况正常,未发生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改变了城郊死角“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的现象。

    从2007年以来,弥勒县加快实施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先后投资6168万元,建设供水工程4047件,有效解决弥勒县东风农场和12个乡镇94个村委会349个村小组104984人,48533头大牲畜的饮水安全问题。仅2010年,该县就投资4700多万元在山区乡镇建设小水窖9973件,解决和改善了24000人和1200头大牲畜饮水困难问题,使广大山区群众吃上清洁卫生水。2012年又计划投资1227.32万元在西一、朋普及江边林业局,建设自流引水工程5件,提水工程3件,计划解决2.44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现已编制完成实施方案。 

    目前,新增和改造城市供水管网31公里,扩建净水处理厂一座,县城的供水能力由1.5万吨/日提高到了3万吨/日,城市供水保障率达100%。 

    西三镇可邑村彝族在各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全村181户人家几乎家家建起小水窖,户户用上沼气池,并争取中央农村环保专项资金130万元新建截污管网600m,清淤修缮截污沟2600m,建成日均处理污水55m3的处理系统,即:生态填料+生态浮岛生态浮床/人工生态浮岛/人工浮岛/生物浮岛/植物浮岛/生物浮床/植物浮床——1套,使村里积蓄在污水塘里的2000立方米的污水变成村民洗衣和牲畜饮用的Ⅲ类水,一改远看青山绿水,近看牛屎成堆,晴天臭气熏天,雨天污水横流的状况。先后荣获首批“全国生态文化村”的称号。 

    彝族村民何金福自分别建起24、30立方米的两个家庭水窖后,全家7个人不仅喝上卫生水,而且和城里人一样洗澡用上太阳能,一改过去要到1公里以外挑泥浆水吃的被动局面。

更多
收缩
  • 联系电话

  • 020-39340531